製圖:李姿閱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從數據來看,民生事業發展平穩,令人欣慰。
  就業,總體穩定。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了700萬人,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數量進一步增長。這是哪些政策與舉措發揮作用的結果?
  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收入有較快增長,農民收入增速跑過了城鎮居民。數據的背後,釋放出什麼樣的積極信號?
  樓市,有所回落。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分化調整的態勢,不同地區房地產價格也出現了分化,面對樓市調控的新形勢,政府與民眾該如何應對?
  民生數據怎麼看?本報邀請了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進行解讀。
  ——編 者
  【就 業】
  工業主導轉向服務主導 就業彈性可能趨於提高
  本報記者 寇江澤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超過700萬人,外出務工農民工增307萬人,增長1.8%,就業總體穩定。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教授分析,穩定的就業形勢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4%,相比於去年同期7.6%的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產業結構穩步調整為穩定的就業形勢打下基礎。
  其次,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諸如加大財政投入,扶持重點群體,健全就業服務體系等等,而創辦小微企業門檻的降低也帶動了創業、促進了就業。
  此外,勞動力市場趨於成熟。無論是招聘單位還是求職者,都更加理性。招聘單位理性衡量用人成本,求職者也不盲目,基層、服務性崗位也成為選擇。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我國經濟正在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而服務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比較強,就業彈性可能會趨於提高。
  大學生就業占城鎮新增就業很大比例,如何看待大學生就業難?李家華指出,這是個世界性問題。當前大學教育普及化,學科設置又有偏差,與市場需求有錯位。而大學生對於就業的預期又很高,這就造成大學生就業難長期存在。
  對於解決辦法,李家華分析,一方面政府要加強政策疏導,促進大學生就業,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專業指導以及實踐教育力度。另一方面,大學生也要調整心態,樹立理性的擇業觀念。此外,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調整學科設置以及學歷結構和市場對接,同時發展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
  在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有所放緩的背景下,如何繼續保持穩定就業?李家華認為,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保持就業穩定的基礎,在逐步調整產業結構的基礎上,必須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還得加強對於求職者的培訓力度,加快建立與就業能力建設相聯繫的教育培訓體系。當前我們的職業教育亟須升級,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培養結構有待提高和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對於勞動者職業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收 入】
  市民資產收入增速放緩 農民收入繼續穩步提高
  本報記者 商 暘
  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低於GDP7.4%的增長速度。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經營性收入和資產性收入增長放緩是拉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重要原因。
  劉元春說,經營性、資產性收入與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聯繫非常密切。從去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形勢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利潤呈現出階梯回落的態勢。
  而企業盈利狀況不佳,直接影響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股票、債券收益受損,居民投資回報被壓低,各種資產紅利沒有達到預期,居民資產性收入增速自然放緩。
  在經營性收入方面,受困於宏觀經濟形勢,個體經營者出現盈利困難,利潤增速受到影響。“雖然劉易斯拐點出現之後,工資性收入增長有所保障,但經營性、資產性收入增速放緩,或將影響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標。”劉元春說。
  在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的同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卻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5396元,實際增長9.8%,超過GDP增速2.4個百分點。
  劉元春表示,這首先得益於國家不斷增強的農業扶持力度,保證了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家收購價格逐年增加,保證了農民農業收入穩步提高。同時,農民外出務工人數不斷增加,工資性收入保持了良好增長勢頭。此外,國家對農村轉移支付力度也在加大,農村居民醫保、養老各個方面的保障水平有所提高。
  國家統計局此次還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公佈了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025元,實際增長8.3%。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8780元,同比名義增長13.7%。
  對此劉元春表示,不分城鄉的統一居民收入指標,可以直接反映目前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化率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居民收入的增長情況。而公佈中位數數據,是為了比平均數據更準確地反映大多數人的收入情況,避免過高或過低數值的影響。
  【樓 市】
  房地產市場理性回歸 二三線城市房價下調
  本報記者 陸婭楠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半年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分化調整的態勢,出現高基礎下的回落。
  首先,投資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201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3.7%。新開工面積下降。房屋新開工面積8012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4%,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9.8%。
  其次,商品房銷售降溫,庫存壓力增加。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836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7.8%。全國商品房銷售額31133億元,同比下降6.7%,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9.2%。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442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5%。
  盛來運分析,今年上半年,不同地區房地產的價格出現分化,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出現了往下調整的態勢,主要由兩大原因導致。“一是去年同比基數比較高。今年的1—6月份房地產銷售面積為4.8億平方米,去年同期基數5.1億平方米,而且去年上半年增長速度將近30%。二是市場內生調整的需要,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回落也是一種向理性回歸的正常反應。”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本輪樓市變化是歷史上首次出現的因為非政策因素導致的市場蕭條。
  相比2008年、2011年出現的政策性壓制導致的市場調整,本次調整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方面,資金價格的上漲導致了房地產按揭、開發信貸收緊。
  另一方面,全國總體樓市供應告別絕對短缺,三、四線城市出現供應過剩。因此本輪調整周期可能會較長,調整力度可能更大。“當前,各線城市庫存量連月攀升,而信貸與政策層面尚未顯示出大範圍調轉的跡象,房企降價壓力增大。特別是非核心城市及非城市核心區都有可能出現明顯價格調整。”
  “房地產市場的分化調整,短期來講確實對經濟的運行產生一定壓力,但是我們相信,房地產市場的這種調控,從長期來講,既有利於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健康運行,也有利於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盛來運說。  (原標題:福祉提升 改革成果惠民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i73uigf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