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沈嘉)中國正從“智庫大國”向“智庫強國”轉型,如何優化轉型發展路徑,成為內地高級智囊們高度關切的話題。
  在19日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夢與智庫建設”研討會上,諸多機構資深“外腦”雲集,就“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展開深入討論。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主任慕海平提出,當下的一項緊要課題是“釐清智庫的內涵”。他認為可從三方面明晰智庫的定位,即“客觀立場、專業視角和公共平臺”。
  慕海平指,中國智庫正面臨整體轉型,現在數量及類型甚眾,未來則可能歸為三大類:政府智庫,公共智庫及民間智庫。他認為,政府智庫將是行政化的;公共智庫則非官也非市場化導向,可能由公共資源支撐,將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平臺,未來配合事業單位改革進行。民營市場化的智庫則“既可發出公共的聲音,也可為服務對象說話”。
  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年初發佈的《2013年全球智庫報告》,中國智庫在數量上以426家位居全球智庫排名的“榜眼”,僅此於美國。雖然數量相對占優,但現場不止一位學者提出了智庫建設質量還亟待提高的問題。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在發言時說,智庫建設“不要一窩蜂”,人才亦“不在多,而在精”。他特別強調智庫工作重在調查研究,否則容易脫離實際。
  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楊克勤對新型智庫建設的最終落點進行了一語概括,“促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
  “智庫如何生產出自己的思想產品、文化產品,同時決策部門如何運用好思想產品和文化產品,這樣的改革將是一個互動過程,是打造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楊克勤說,“我們的智庫建設還是任重道遠。”
  隨著全球政經環境變化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難題與瓶頸,智庫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就此進行批示,將智庫發展視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研討會上,有三十多年中央智囊經歷的魏禮群分享了他參與及領導多個智庫建設和管理的心得。其新著《建設智庫之路》在現場引起熱烈討論,被與會者認為“代表了中國目前智庫理論研究的領先水準”。
  魏禮群曾歷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等職,參與及主持過大量最高層政治文件的起草工作,現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
  他把智庫的功能總結為四方面:服務決策、引導輿論、參與公共外交和培養人才。
  “通過智庫培養人才是特別重要的,這是智庫應該做的貢獻。”魏禮群最後強調說。(完)  (原標題:中國步入“智庫時代” 將迎多元化及“質變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i73uigf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